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杏林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杏林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显示全部

杏林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收起 医学考试网 4年前 (2020-10-07) 0

回答数 2 浏览数 19324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已有2条答案
admin admin
“杏林中人”指从事医学事业的人,“杏林之家”常用来形容一-家人医术都很高。那为什么把医学界叫“杏林”呢?据说这与东汉末年的神医董奉有关,语出自《神仙传》:
“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董奉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与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他早年学医,信奉道教,民间流传着很多他治病救人的故事。交州太守杜燮(一说吴士變)病危,僵死已经三天。董奉恰好路过,用水替他服下三粒丸药。不一会儿,病人手脚就可以动了,肤色也渐渐缓和过来;-天后即能坐起,四天后可以说话,不久完全康复。有一个县令的女儿得了怪病,多方请求名医无效,请董奉医治就好了。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他为妻。
董奉晚年隐居庐山,替人治病从来不收取钱财,只要求治愈的重症患者栽杏树五株,轻的载--株,四乡闻讯赶来治疗的父老乡亲络绎不绝。时间长了,整个庐山南坡都栽满了杏树。等到杏子成熟的时候,董奉就把杏子分给贫穷人家或流离失所的饥民,要不就储藏起来,卖了钱赈济灾民。据说有老虎主动前来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吃,这便是“虎守杏林”的典故。董奉深受老百姓爱戴,他死后人们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来纪念他。
董奉的高超医学技术和高尚的品德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后来我们常用“杏林”来代指医学界,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比喻那些像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德的医生。
赞同 0 0 发布于 4年前 (2020-10-07) 评论
admin admin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棵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人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元代的书画家赵孟類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也常以“杏林”命名。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赞同 0 0 发布于 4年前 (2020-10-18) 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