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条答案
-
admin
- 铁矿石是高炉冶炼最主要的原料,铁矿石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高炉冶炼进程和技术经济指标。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评价。
(1)矿石舍铁品位
铁矿石品位高,有利于降低高炉焦比和提高产量。这是因为铁矿石品位高,则脉石数量少,冶炼用熔剂数量也少,渣量减少,焦比降低。而且渣量减少的比率要大于品位提高的比率。所以贫矿直接入炉冶炼不仅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而且也会给操作带来较多困难。
(2)脉石的化学成分及分布
脉石的成分及分布对矿石的冶炼价值影响很大。铁矿石中的脉石主要包括SiO2,Al2O3等酸性氧化物和Cao,Mgo等碱性氧化物。由于大多数矿石的脉石和焦炭灰分为酸性氧化物,故通常要消耗相当数量的石灰石(CaCO3)或白云石(CaCO3.MgCO3)等碱性熔剂来造渣,只有当渣中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含量大体相等,炉渣的熔点才较低、流动性较好,利于冶炼与正常操作。因此含碱性脉石(Ca0+Mgo)量适当的矿石,具有较高的冶炼价值,可允许其含铁量低些,冶炼仍然是经济的,矿石中脉石的分布,特别是对于需要选别的贫矿,是很重要的性质。如果含铁矿物与脉石以较粗大的晶粒嵌布,则在选矿过程中容易实现有用矿物的单体分离,从而使有用元素达到有效富集。此外,有用矿物与脉石的结构又决定了矿石的致密程度,影响矿石的机械强度与还原性。矿石要具有一定的致密度及机械强度,但也不宜过度致密,否则难以进行加工和还原。
(3)有害杂质与有益元素的含量
矿石中常见的有害杂质是S,P,较少见的有碱金属K.Na以及Cu,Pb Zn,F和As等.S,P,Cu和As易还原进入生铁,对钢材性能有害.K.
Na,Pb,Zn,F等虽然不能进入生铁,但Pb,Zn易于破坏炉底砖衬,K,Na易在炉内循环积累造成结瘤,F会污染环境、有害人体健康。S对钢材是最为有害的成分,使钢材具有热脆性。国家标准规定,生铁含S量不能大于0.07%,因此矿石含S越少越好。P也是钢材中的有害成分,使钢材具有冷脆性质。由于P在选矿和造块过程中不宜被除去,而在高炉冶炼过程中又全部还原进入生铁,因此要求矿石含P越低越好。
铁矿石中有些共生的有益元素可被还原进入生铁,改善钢材性能,如Cr,Ni,V.Nb等,还有的矿石中的伴生有益元素具有极高的单体分离提取价值,如Ti和稀土元素(Re)等。这类矿石应作为宝贵的综合利用资源。 - 赞同 0 0 发布于 1个月前 (12-08) 评论
-
admin
- (4)矿石的强度和粒度组成
高炉冶炼要求矿石应具有较高的强度、适宜的粒度组成。矿石强度差,粉末多,料柱的透气性差,炉况不顺,煤气能量利用不好。但粒度过大又会降低还原速度,使焦比升高。一般规定小于5mm的粉矿不能入炉,粒度上限与原料的还原性有关。因此,从矿山开采出来的矿石,应当经过处理。大块要破碎,粉末要筛除。(5)矿石的还原性
矿石在高炉内被煤气还原的难易程度称为还原性。矿石还原性好,治炼消耗碳的量少,焦比低。矿石的还原性与其结构有关,如矿石的致密程度、开口的微气孔率及气孔的分布状态。一般磁铁矿因结构致密,最难还原。褐铁矿及菱铁矿在炉内受热分解,形成疏松多孔结构,最易还原。赤铁矿的还原性居中。人造富矿一般较天然富矿具有较好的还原性。矿石还原的难易影响冶炼效率,但不能决定矿石能否利用。(6)矿石化学成分的稳定性
矿石化学成分波动会引起炉温、炉渣碱度和生铁质量的波动,从而破坏炉况顺行,使焦比升高,产量降低,并且不利于实现自动控制。为了稳定化学成分,应当在矿石破碎筛分后,进行混匀处理。
(7)石的高温性能
铁矿石的高温性能由热态还原强度以及软熔性能组成。矿石在炉内下降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同时不断地被煤气还原。高炉冶炼要求矿石在受热升温及被还原的过程中和还原后都不应因强度下降而破碎,以免影响料柱的透气性。矿石的软熔性能包括开始软化温度的高低、软化熔融温度区间的大小。为了使矿石在熔化造渣前更多地被煤气还原,矿石的开始软化温度不可过低,软化熔融温度区间不可过大。这不仅可使矿石在熔化前达到较高的还原度,减少高温直接还原比例,降低焦比,而且可使高炉软熔带变薄,保证炉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 赞同 0 0 发布于 1个月前 (12-08) 评论
相关问题
- 12-17 调节炉渣碱度应注意什么?
- 12-17 确定炉渣碱度的原则是什么?
- 12-17 高炉冶炼对炉渣性能有哪些要求?
- 12-17 什么是造渣制度?选择合理造渣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 12-17 生产中应如何控制好炉缸热状态?
- 12-17 影响炉缸热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 12-17 什么是炉缸热制度?确定合理热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 12-17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的内容是什么?确定合理操作制度的依据有哪些?
- 12-17 高炉操作的任务是什么?怎样实现高炉操作的任务?
- 12-17 高炉炼铁生产的原则是什么?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烧料与翡翠主要有下列几点不同:1烧料为玻璃物质,无玉石的翠性反映,断口处呈贝壳状,发亮而弯曲不平。翡翠断口处参差不齐,且不发亮;2烧料的颜色均匀刻板,翡翠的颜色大都不均匀,有深有浅;3烧料质轻,内部常有明显的大小气泡(有时要用10倍放大镜才能找到小气泡),而翡翠内部则无气泡。
admin 回答于01-05
腰品尽管惟妙惟肖,只要多加小心,认真观察,对欺骗性极大的“镀膜翡翠”仍不难判别。李维亚先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鉴别“镀膜翡翠”的“看、刮、烧、烫”四字要诀,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看: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由于镀膜翡翠被薄膜所包裹,总不太清晰,有透过薄雾观花之感,其翠绿多为散色,一般无色根,饰品表面有时具蜡质感。二刮:由于薄膜硬度较低,用小刀或玻璃等尖锐物轻刮表面时,常可将表层薄膜划伤。 三烧:用火柴或点燃的香烟头烧其表面,常可将薄膜烧破。四烫:用开水烫其表面,镀上去的薄膜会因受热膨胀而皱裂。 后三种方法对饰品有损伤,一般不便采用,关键就在于购货时仔细观察,当发现有怀疑而无法下结论时,可与卖方商量使用后三种方法(这些方法对真品是不会损伤的)进行判别,若卖方不敢同意,这样的翡翠以不买为妙。
admin 回答于01-05
镀膜翡翠俗称“穿衣翡翠”或“套色翡翠”,是十几年前出现的翡翠饰品人工者色技术。一般选用无色、水头好的翡翠饰品(如蛋形、马鞍形戒面或玉扣等),用泰国或法国生产的清水漆在其表面均匀涂抹,干后即形成厚约十几至几十微米的绿色薄膜,致使饰品呈现类似天然翡翠之翠绿色,且能通过查尔斯滤色镜的检查而不出破绽。不仅一般消费者难以辨认,连一些中间商人也将其当作天然翡翠买进卖出,即使是行家里手,稍一不慎,也难免受骗上当。
admin 回答于01-05
我们在翡翠市场选购翡翠原石时,仅仅注意奸商(指不诚实的卖主)在翠绿色方面做假(包括镀膜假皮等)还不够,还要注意他们故意制造的种种“假象”。这些假象主要有:卖主针对他们已经发现的在原石中存在的裂绺、黑点、残损等问题,故意在其上边施展写字、涂墨、贴胶布、贴纸条、抹泥、去皮不抛光或大件开小口等手段,以分散买主(或鉴定者)的注意力,达到其掩盖原石缺陷的目的,而且这些作伪手段往往容易奏效,买主不得不防。
admin 回答于01-05
在中缅边境的瑞丽等地的宝玉石市场上,翡翠玉料中的假货主要有如下几种: (1)染色-用铬酸盐对白色的低档翡翠进行加色。这种真玉假色的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颜色显红;滴氢氟酸时,绿色退去;放一小块在滚油中炸1~2分钟,绿色即变为难看的蓝灰色,而真正的翠玉则保持原色不变。 (2)镀膜-俗称“穿衣翡翠”或“套色翡翠”,是用泰国或法国生产的清水漆均匀涂抹在无色翡翠上的假冒品。用小刀刮、火烤、开水烫等方法可以鉴别。 (3)假门子(镶口子)-用一片翡翠仔料做门子,用粘胶剂粘在一块质地差的玉料切口上。通过仔细观察和用手触摸(假的表皮易受外界温度影响,手感温而不凉),可加以区别。 (4)用其他玉料冒充-用马来玉(人工加色的石英岩)或东陵石和优质岫玉(蛇纹石质软玉)冒称缅甸翡翠。前二者的绿色发蓝,有邪色;岫玉则硬度小(4~4.5),可加以区别。
admin 回答于01-05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