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条答案
-
admin
- (1)提高烧结矿碱度
烧结矿碱度是决定铁酸钙生成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对不同碱度烧结矿中分离出的胶结相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胶结相的抗压强度、胶结强度、还原性及抗还原粉化性能都随碱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烧结矿的宏观结构也随之由自熔性的多孔薄壁结构过渡到高碱度的大孔厚壁结构,因此强度得到提高。
(2)低碳厚料层操作
厚料层烧结具有良好的蓄热作用,可减少燃料用量,而且垂直烧结速度减慢和氧化性气氛增强,都有利于铁酸钙液相的充分发展和析晶,从而提高烧结矿强度。
(3)采用球团烧结工艺
小球团烧结法是在普通烧结法的基础上,结合球团焙烧法的优点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造块工艺。它将混合料全部造球,燃料大部或全部外滚,有很好的料层透气性和产品性能。在此基础上,我国先后开发了双球烧结工艺和全精矿小球团烧结工艺(MPS),日本开发了HPS法和预制粒工艺。福山5号烧结机自引进HPS工艺以来,通过强化制粒,使原料颗粒间的结合力增强,抑制了成品率和强度的下降,实现了低硅烧结。
(4)石灰石粗粒化
石灰石粒度对烧结生产率和烧结矿的品质有很大影响。粒度越粗,料层的透气性越好,烧结生产率越高,但过粗(˃3mm)时,因其不能完全矿化会导致液相生成量不足,且矿物中铁酸钙数量减少,赤铁矿量增加,使烧结矿品质下降。据研究,石灰石矿化的最大粒度为3mm,因此,在石灰石的矿化粒度范围内尽量粗粒化,使其分解反应变缓,可缩短液相烧结时间,提高料层透气性,从而改善烧结矿的矿物组织,减少骸晶状赤铁矿的生成,促进针状铁酸钙增多。
(5)添加白云石
MgO能固溶于P2Cao.Si02中,可防止2Cao.si02的相变。另外,烧结矿中含适量的MgO可增强液相结晶能力,减少玻璃相的生成,还可抑制Fes0,在冷却过程中再氧化生成Fe2Os。鉴于MgO在烧结中起到的良好作用,适当添加可缓解降硅带来的不良影响,明显改善RDI指标。 - 赞同 0 0 发布于 2个月前 (12-09) 评论
-
admin
- (6)成品烧结矿上喷洒CaCl溶液
RDI指标的波动直接影响烧结矿质量和高炉生产,已成为困扰炼铁生产的一大难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开始研究在成品烧结矿上喷洒CaCl2并取得了初步效果。研究表明,Cacl2主要是通过CI-在烧结矿表面的化学吸附而产生作用。CI-与赤铁矿中Fe-O键的电子效应而形成强烈的n键结合,增强了赤铁矿抵抗还原过程中应力变化的能力;同时由于CI-的作用,提高了玻璃相的断裂韧性,减弱了玻璃相中的断裂扩展和延伸,从而降低了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率。
(7)烧结原料的磁力偏析装入法
烧结料层上部常因热量不足导致烧结矿强度变差。如果将具有改善熔液流动性的物质布于烧结料层上部,则烧结矿整体强度可得到提高,而氧化铁皮和烧结返矿正符合这一要求。经烧结杯试验验证,将返矿偏析分布在距料面100mm处确实能改善烧结矿的平均强度。鉴于返矿和氧化铁皮均属强磁性原料,由此开发了烧结原料的磁力制动式装入装置,而且这个装置还具有降低装人料堆密度、增加料层孔隙率从而改善熔液流动性的作用。
(8)下部透气口法
针对点火数分钟后,下部料层随水分凝结发生收缩,颗粒间空隙率降低的情况,开发了下部透气装置。即在烧结料层的下部形成透气口,这样就使气体湿度降低,抑制了水分凝结,从而形成疏松的料层,气体流速也随之增加,确保了料层的空隙率。 - 赞同 0 0 发布于 2个月前 (12-09) 评论
相关问题
- 12-17 调节炉渣碱度应注意什么?
- 12-17 确定炉渣碱度的原则是什么?
- 12-17 高炉冶炼对炉渣性能有哪些要求?
- 12-17 什么是造渣制度?选择合理造渣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 12-17 生产中应如何控制好炉缸热状态?
- 12-17 影响炉缸热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 12-17 什么是炉缸热制度?确定合理热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 12-17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的内容是什么?确定合理操作制度的依据有哪些?
- 12-17 高炉操作的任务是什么?怎样实现高炉操作的任务?
- 12-17 高炉炼铁生产的原则是什么?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烧料与翡翠主要有下列几点不同:1烧料为玻璃物质,无玉石的翠性反映,断口处呈贝壳状,发亮而弯曲不平。翡翠断口处参差不齐,且不发亮;2烧料的颜色均匀刻板,翡翠的颜色大都不均匀,有深有浅;3烧料质轻,内部常有明显的大小气泡(有时要用10倍放大镜才能找到小气泡),而翡翠内部则无气泡。
admin 回答于01-05
腰品尽管惟妙惟肖,只要多加小心,认真观察,对欺骗性极大的“镀膜翡翠”仍不难判别。李维亚先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鉴别“镀膜翡翠”的“看、刮、烧、烫”四字要诀,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看: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由于镀膜翡翠被薄膜所包裹,总不太清晰,有透过薄雾观花之感,其翠绿多为散色,一般无色根,饰品表面有时具蜡质感。二刮:由于薄膜硬度较低,用小刀或玻璃等尖锐物轻刮表面时,常可将表层薄膜划伤。 三烧:用火柴或点燃的香烟头烧其表面,常可将薄膜烧破。四烫:用开水烫其表面,镀上去的薄膜会因受热膨胀而皱裂。 后三种方法对饰品有损伤,一般不便采用,关键就在于购货时仔细观察,当发现有怀疑而无法下结论时,可与卖方商量使用后三种方法(这些方法对真品是不会损伤的)进行判别,若卖方不敢同意,这样的翡翠以不买为妙。
admin 回答于01-05
镀膜翡翠俗称“穿衣翡翠”或“套色翡翠”,是十几年前出现的翡翠饰品人工者色技术。一般选用无色、水头好的翡翠饰品(如蛋形、马鞍形戒面或玉扣等),用泰国或法国生产的清水漆在其表面均匀涂抹,干后即形成厚约十几至几十微米的绿色薄膜,致使饰品呈现类似天然翡翠之翠绿色,且能通过查尔斯滤色镜的检查而不出破绽。不仅一般消费者难以辨认,连一些中间商人也将其当作天然翡翠买进卖出,即使是行家里手,稍一不慎,也难免受骗上当。
admin 回答于01-05
我们在翡翠市场选购翡翠原石时,仅仅注意奸商(指不诚实的卖主)在翠绿色方面做假(包括镀膜假皮等)还不够,还要注意他们故意制造的种种“假象”。这些假象主要有:卖主针对他们已经发现的在原石中存在的裂绺、黑点、残损等问题,故意在其上边施展写字、涂墨、贴胶布、贴纸条、抹泥、去皮不抛光或大件开小口等手段,以分散买主(或鉴定者)的注意力,达到其掩盖原石缺陷的目的,而且这些作伪手段往往容易奏效,买主不得不防。
admin 回答于01-05
在中缅边境的瑞丽等地的宝玉石市场上,翡翠玉料中的假货主要有如下几种: (1)染色-用铬酸盐对白色的低档翡翠进行加色。这种真玉假色的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颜色显红;滴氢氟酸时,绿色退去;放一小块在滚油中炸1~2分钟,绿色即变为难看的蓝灰色,而真正的翠玉则保持原色不变。 (2)镀膜-俗称“穿衣翡翠”或“套色翡翠”,是用泰国或法国生产的清水漆均匀涂抹在无色翡翠上的假冒品。用小刀刮、火烤、开水烫等方法可以鉴别。 (3)假门子(镶口子)-用一片翡翠仔料做门子,用粘胶剂粘在一块质地差的玉料切口上。通过仔细观察和用手触摸(假的表皮易受外界温度影响,手感温而不凉),可加以区别。 (4)用其他玉料冒充-用马来玉(人工加色的石英岩)或东陵石和优质岫玉(蛇纹石质软玉)冒称缅甸翡翠。前二者的绿色发蓝,有邪色;岫玉则硬度小(4~4.5),可加以区别。
admin 回答于01-05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