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如何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和控制?

在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起源于不安全行为。所以,要控制事故,首先需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1)不安全... 显示全部

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起源于不安全行为。所以,要控制事故,首先需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1)不安全行为的表现

在生产过程中,职工明知道设备有缺陷,也明白违章操作是不安全行为,但总想试一试,心怀侥幸,不愿按照安全规程去做,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安全检查中,经常会发现工人在工作场所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戴手套操作车床等违章现象,侥幸没出事就丧失了警惕和防范意识,最终由于忽视安全规程和违章操作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控制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为能力、性格和气质三个方面,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有的人善于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很快,有的人则不是这样,这就是能力的不同;有的人干工作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的人干活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这就是性格的不同;有的人沉着、稳重、老练,有的人则轻浮、急躁、冒失,这就是气质的不同。由此可见,个性心理特征与安全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骄傲自大、好大喜功。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以为自己工龄长,操作技术高,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冒险作业。

2)情绪波动,心神恍惚。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会产生烦躁、神志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者高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思想状态,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技术不精,遇险惊慌。操作技术不精,生产工艺不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错失安全自救良机。

4)思想麻痹,自以为是。青年工人和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工人,他们在安全规程面前“不信邪”,在领导面前“不在乎”,把群众提醒当成“耳旁风”,把安监人员的监督认为是“找麻烦”,自以为是,我行我素。

5)不思进取,盲目从众。有的工人不愿学习操作规程,而是凭想象、凭经验,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没出事故就盲目效仿,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如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戴手套操作旋转机床

6)心存侥幸,明知故犯。有的违章人员不是不懂操作规程,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这实际上是把事故的偶然性绝对化了。在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安全操作的人时有所见,例如槽、罐内检修不先进行安全确认;需要特种操作人员操作的设备违章操作等。

7)懒惰作怪,敷衍了事。作业时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则将就,图省事,怕麻烦。有的操作人员为节省时间,手握零件在机床上打孔,而不用虎钳或其他工具固定;有的宁愿冒险,明知设备运转不正常,也不愿停车检查,而是让设备继续“带病”工作。

8)心不在焉,满不在乎。一是本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规章制度都是领导用来卡人的,对安全规程缺乏正确认识;二是安全工作谈起来重要,比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三是认为违章是不可避免的,胡搅蛮缠、推脱责任。

9)好奇乱动,无意酿祸。有的刚进厂的新工人,看到什么都新鲜,乱动乱摸,致使一些设备处于不正常、不安全状态;也有的工人串岗到其他岗位,随意乱动,其结果都是危及本人,甚至殃及他人。

10)工作枯燥,厌倦心烦。企业一线工人的工作往往是重复操作,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厌倦心理。如某电工进行变压器避雷实验,当天已完成7台,在进行第8台测试时,心理疲劳,感觉乏味,一时走神,违章触电。

(3)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调节不安全行为极易诱发事故,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应想办法引导职工调节心理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应因人而异,根据具体对象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调节方法。

1)注意职工个人心理特征的培养。根据事故统计分析,活泼型和冷静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低,急躁型和轻浮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高,所以在培养职工的过程中,应通过教育、作风培养、文化娱乐活动做好心理状态的转化工作。

2)加强职工心理素质锻炼。在组织学习、技术培训及实际工作中,注意职工心理素质的教育提高。

3)重视对危险、单调、重复作业人员心理疲劳的缓解工作。从管理上采取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增加工作中的提醒次数等措施;在技术上设法改进工艺,增加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

4)做好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工作。情绪对安全的影响极大,发挥情绪对安全的积极作用,避免其不利影响,引导职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遇到高兴的事情,要平心静气,不能忘乎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为逆境所困,要拿得起放得下。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具有充沛的精力,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保证安全生产。

5)操作人员的性格调节。人的性格与安全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多么好的操作人员,如果性格不好,马马虎虎,也会发生事故,因此加强职工自我修养,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引导职工养成良好性格,使自己不断进步,做一名有优良作风的操作人员。

(4)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方法减少和控制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物质激励法。物质激励通常具有很大的驱动力,物质奖励的方法比较具体,最终都跟金钱有关系。具体方式有安全奖金法、安全结构工资法、安全抵押金法等。

2)精神激励法。它通过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在较高的层次上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例如采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树立形象、荣誉、兴趣、参与、榜样等多种方式,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

3)纪律控制。利用纪律的约束力,加大处罚力度,要求职工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作业,杜绝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

4)管理控制。利用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不安全行为受到管制而“就范”。利用政策法规的控制、安全生产权力的控制、团体的压力等,这些控制作用对人的行为都有很强的约束力。

5)文化力的控制。人受到文化力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要根据生产、环境、气候等影响人情绪变化的诸多因素,经常性地做好人的安全工作,杜绝事故发生。

收起 生产安全 4年前 (2020-09-25) 0

回答数 1 浏览数 16508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已有1条答案
admin admin
人的不安全行为容易引发事故,尤其是在危险性较大的生产作业中,如果不加注意,就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使自己或者工友受伤甚至死亡。例如2002年8月30日,在上海某建设总公司承包的某小区住宅楼工地上,油漆工吉某等人在粉刷1号楼阁楼时,未佩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并独自一人上6层阁楼操作施工,不慎摔倒,从阁楼的上人洞口坠落,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再如2002年11月13日,在浙江某建工集团公司承建的某大学教师公寓工地上,木工谢某、赵某根据工作安排,到1号楼14层屋顶支设水箱模板。谢某在完成屋顶水箱支模工作后,手持工具从外脚手架下来时,由于没有扣好安全帽带,不慎脚底打滑重心失稳,人从外脚手架安全围护密目网被拆开的部位坠落至屋面,后脑着地,坠落高度为3.8m,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现在需要讨论的话题是:在生产作业中,你是否有过不安全行为?是否遇到过危险?如果有不安全行为,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事后是否感到后怕或者后悔?
赞同 0 0 发布于 4年前 (2020-09-25) 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